生命真理(陳聖光)
我自十年前從一份的全職職位退休之後,仍然可以以教會負責人的身份給分配了一間小型辦公室,雖然是比以前的那間總監辦公室小了一大半,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一般辦公室設備,應有盡有。現在這辦公室的最新面貌,原來已漸漸變成一個小小的種植園地。在用來辦公的玻璃枱上放置了約20盆大大小小的水種和土種的植物盆栽。進入房間後,令人好像置身於植物溫室一樣。當我購買這些室內盆栽時,每個盆上都貼上了植物名稱標籖。平時我除了認識這些植物之外,還要學習植物的習性,養護技巧,哉種方法等。植物成長的過程需要細心呵護,除了定時澆灌或灑水外,還要修剪一些枯葉,有時還要添加些營養液,功夫雖然不多,但是總要有耐性和要有恆心。當看見自己哉種的植物越發茂盛,還逐漸長大起來,真會給自己帶來一陣無限的喜悅和滿足。十年來就這樣不知不覺進入了一個植物生命培育的快樂之旅。
生命成長
耶穌的智慧和身量,並上帝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路2:52
每個小孩子成長的過程,是需要父母的呵護,老師們的培育,就好像一些植物的種子,落在土裏,發芽生長,陽光和水份都是必要的添加元素,加上悉心培養,就像培育人類生命一樣,成長的生命,需要無限的心機。
聖經描寫耶穌成長的過程雖然不多,但這一節經文已經講得清清楚楚,祂的智慧和身量都逐漸增長,可見耶穌的父母和老師都有份參與祂的成長過程。今天我們當父母親的,爺爺嫲嫲的,我們已經背負起一個重要的責任和使命,我們要幫助每一位成長的小孩,從少年到青年的成長過程當中,如何確保他們的智慧和身量可以健康地與上帝和人喜愛的心一齊增長。
生命溫飽
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約6:35
世界許多地區,都被三個大問題所困擾,就是:人口問題,糧食問題,犯罪問題。多年前,亞洲報業聯合人口會議報告書,曾經有以下一段報導:「世界人口每年增加約一億,每月增加八百三十萬、每週二百萬、每日二十七萬五千,每小時一萬一千五百,每秒二百人。」現今世界,有許多地區,處於糧食缺乏或營養不足的情況下,隨著人口急劇增加,人類將面臨覓食無地,且會最終陷入飢荒的人道災難。
這個時候,耶穌豈不是給了我們一個解決溫飽的方法嗎,只要到來信祂,就會必定不餓,永遠不渴。你可信祂嗎?
生命豐盛
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10:10
2020年頭開始世紀溫疫肆虐全球,直到如今,已經超過22個月了,誰知道這新冠病毒疫情還要拖到何年何月。因為有許多的國家和地區,疫情不但沒有緩和的跡象,而是繼續反反覆覆,甚至有惡化的趨勢。試想這新冠病毒的全球感染人數和死亡人數都破了歷史上的紀錄,數據顯示確診人數達至一億九千萬,而死亡人數更超過四百萬人。對世界,對國家,對香港市民的影響至大,而且極度深遠。且不說在經濟領域上的損失,幾達天文數字。實質上這次疫情已經改變了我們過去慣常的生活習慣。從新冠病毒開始蔓延至全球各地,大部份人都過著疏離的生活,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變得越來越遠。這種情況,不容樂觀,現時只能用「生命隔絕」四個字來形容當今人類所面對的困境。
今天耶穌提供了我們一個答案,祂來了,是要叫我們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我們都應該明白,黑夜之後,必會迎來黎明。
生命永續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14:6
相信主耶穌基督,才能使我們的靈,得到更新。真實的接受祂,就有真實的滿足,就有永遠的生命。這是千真萬確的生命真理。我們靠自己是不能承受神國,上帝也知道這世上沒有一個人可靠自己以延續生命。惟獨倚靠上帝的恩典,藉信稱義。上帝差祂的兒子耶穌基督,道成肉身,臨到世間,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死了,第三天從死裏復活,坐在父上帝的右邊。凡相信祂的,就可以得到永遠的新生命。「信耶穌,得永生。」我們相信主耶穌基督,並且接受祂,我們的生命從此可以得到永續,因為最終我們將會得到一個永遠的生命。
耶穌説:不要怕,只要信。(可5:36)
恆久忍耐 永不止息(陳聖光)
百年不得一遇的世紀瘟疫從2020年頭開始肆瘧全球,直到如今,已經有18個月了,誰知道這疫情還要拖延到何年何月。因為有許多的國家和地區,疫情不但沒有緩和的跡象,而是繼續反反覆覆,甚至有惡化的趨勢。試想這新冠病毒的感染人數和死亡人數都破了歷史上的紀錄,數據顯示確診人數達一億九千萬,死亡人數超過4百萬。對世界,對國家,對香港市民的影響至大,而且極度深遠。且不説在經濟領域上的損失,幾達天文數字,甚至在社會的層面上,人與人之間的社交距離,也不能像從前一樣,擁有自由的空間。實質上這次疫情已經改變了我們過去慣常的生活習慣。隔離,隔離,再隔離。從新冠病毒開始蔓延至全球各地,大部分人都過著疏離的生活,人與人之間的感覺也變得越來越冷漠。整個城市,似乎是,沒有笑聲,沒有喧嘩,沒有將來。只有惶恐,只有驚慌,只有失望。負經濟,負情緒,負能量,充斥全球。世界的時鐘好像是突然之間停頓下來,不前進也不後退,霎時間人人都以為是世界末日即將來臨,世界已經變得不一樣,香港也是變得不一樣。聖經傳道書說: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傳道書所描述的虛空年代似乎已與現實中的情況那麼接近,有些人因為疫情的緣故變成了萬念俱灰,陷入極度絕望的境地,有些人甚至患上了精神病患。究竟如何從逆境中和疫境中走出困境,延續生命,這就是許多社會學和醫療學的專家學者們都想尋找的答案。所以如何抗逆和抗疫才是我想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
簡而言之,我的抗逆錦囊就只有兩句四字真言。第一句是「恆久忍耐」,第二句是「永不止息」。本堂執事會在過去幾年都將這八個字定為年度主題,大家都應該知道這兩句話是來自保羅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
恆久忍耐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林前13:4-8
我們一生所行走的道路絕不會是平坦的康莊大道,而是充滿有許多挑戰性的,彎彎曲曲的道路。當我們行走時,是需要很大的耐性,用以克服諸多的困難,更何況途中可能遇上危險,甚至惡劣的天氣,山路崎嶇,沒有良好的體能和裝備,也的確是無法可以完成任務。前些時,國內甘肅省舉辦了一次越野長跑賽,有百多二百名跑手,因為突然間遇上天氣突變,溫度驟降,結果當中有21人因扺受不住嚴寒低溫而凍死,悲劇的發生就是因為裝備不足,或者是籌辦方低估當時的天氣突變而忽略為跑手所作的預先佈防,就是因為這些人為因素而導致發生一次重大的慘劇。我們雖然是行走在疫情蔓延的道路上,如要平安渡過,絕不能沒有適當的裝備,包括消毒梘液,防疫口罩等,加上公衆地方嚴格執行座位距離的措施。今年年頭,疫苗終於研發成功,政府發動大規模宣傳,催谷市民前往注射疫苗,惟部分市民反應冷淡,只有三成多香港人接種,於是某些商業機構就推出一些誘因例如捐出價值千萬的樓宇作抽獎活動,似乎前往注射疫苗的市民的百分比有所提升。身體狀況穩住了,精神狀態仍然出現一些不能解決的問題,心靈上添加不少憂慮和煩惱,使人終日惶恐不安。如今能夠醫治心靈的良藥就是聖經中所說:愛是恆久忍耐,基督的愛更是長濶高深。聖經説: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弗3:18)。 有基督覆庇我們,又豈能是一場瘟疫可以使我們倒下來的呢。經文後段保羅再用四個凡事來表述基督的愛的果效。我們只要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這些都可以作為我們萬全的裝備,加上基督恩典的帶領,使我們在未來奔跑的路上,更是無畏無懼,勇往直前。
永不止息
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林後4:16-18
這次發生的世紀瘟疫,可真令人生活在驚慌的日子裏,相比其他地區,香港還算是守得住,確診數字約一萬,死亡人數約二百,也算是不幸中之大幸。當中有曾經確診染病的,雖然獲得治療,但身體卻不復從前,加上肉體和精神上所受的苦楚,實在是難以形容。保羅在這段如詩詞般的文字裏,為我們做足心理準備,叫我們有能力去面對如此突發的逆境。他所提出的三個對比中,外體和內心,至暫和永遠,所見的和所不見的,這些情況都顯示出那前者和後者所帶來不同的結果。保羅最終是想提醒我們外體雖然毀壞,我們的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我們雖然承受這至暫和至輕的苦楚,乃是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所見的是暫時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上帝的愛是永不止息的,上帝愛世人,祂差遣祂的兒子耶穌降臨世上,受苦受難,死了葬了,第三天從死人裏復活,叫一切信祂的,不致滅亡,反得永遠的生命。期待我們每一位信徒都能夠披戴基督,和祂那永不止息的愛,與祂同行,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標竿直跑,最後,那永遠生命的冠冕將會為我們存留。
主智無窮 主道難尋 (陳聖光)
霎時禍福
傳道書3:1-2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
一位認識了不過三五年時間的年輕人T。是我一位親人的男友。由開始不太䄒熟,到近期已經視為理所當然的家人一樣。兩年前,他毅然放下在香港的一份優厚的工作,考入了美國波士頓一間名校攻讀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兩年後的今年7月,終於學成回來,一時間,美國一間IT公司聘請了他為部門主管,7月中即毅然隻身赴美履新。本來就是一個完美的安排,幸福美滿,指日可待。誰知道,人算不如天算,古語説:「天有不測之風雲,人有霎時之禍福」。上周末因與友人去行山,竟然遇上酷熱天氣,突然中暑,行山地點離醫院頗遠,因而失救,住院數天後遽然離世,噩耗傳來,傷心不絕。我之所以感到極度痛心和難過,一是因為他是一個有才幹的謙謙君子,待人和藹親切,雖然對他的認識不算是透徹,但每次見面時,他總能給予對方一個極佳的印象,更難得是他無論外在的樣貌上和內在的氣質上都與我的親人是天生一對絕配。我近日的心情特別沉重,午夜夢迴,驚醒之時,長久不能再行入睡。想念之情,前所未有。思前想後,無法理解,人世間竟然出現這意想不到的悲劇。人定勝天,從來都是假象,人的生命也就是如此的脆弱和無助。神未曾應許,我們人類又如何有能力去掌管自己的明天。
死的權勢
死啊!你得勝的權勢在哪裡?死啊!你的毒鉤在哪裡?林前15:55當死神來叩門的時候,儘管你是如何奮力力掙扎,只是希望能夠逃出鬼門關,但往往事與願違,能夠逃出生天者,究竟還是少數,也許給你延續了少許時間,最終仍是難逃一死。我們不禁問一句,人類為什麼一定要面對死亡?使徒保羅也曽提出同一個問題:
「死啊!你得勝的權勢在哪裡?死啊!你的毒鉤在哪裡?」林前15:55,答案是找不著了。隨之而來的只有失望和嘆息,慨嘆人類是何其的渺少,生命是何其的脆弱,詩篇九十篇為我們的年歲提出了一個解釋: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詩篇90:10)
一群著名的哲學家包括齊克果,尼釆,田立克等他們便提出所說的「存在主義的矛盾」,他們都認為人存在的意義是無法經由理性思考而得到答案的。人們發現自己處於一個隱隱約約而有敵意的世界中,世界只會讓人痛苦。卡繆不認為壞事不一定會發生在好人身上。發生的事就這樣發生了,它可能降臨在任何「好」人或「壞」人身上。尼釆在其著作「快樂的科學」中更提出「上帝已死」的説法。如果真是上帝已經死了,那麼在世上所發生的事情,只有用「失控」來解釋。這一群聰明絶頂的學者,窮盡一生的時間和智力,也只能找到一個共同的答案:「出生入死」。死亡就是人類終極的結果,別無其他可供選擇的途徑。
主道難尋
深哉,神豐富的智慧和知識。他的判斷,何其難測,他的蹤跡何其難尋。羅11:332020年9月11日是美國911事件恐怖襲擊19周年,這件事改寫人類近代歷史的國際關係,從此以後,基督徒與伊斯蘭教徒再不能像以前一樣和平共處,彼此互相信任,而是紛爭不斷發生。今年的911全球人類和各國政府都陷入與新冠病毒的苦戰,暫時的戰果是全球逾2903 萬人確診,總共有92萬人死亡。現代人類都為這場世紀大瘟疫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同一時間,我的一位年輕朋友T的突然離世,使我書寫這篇講章時的思維陷入淩亂之中,一時之間,腦海裏都充斥住許多不同的疑問,最終雖不致動搖我對上帝的信心,但心內良久不能平安。難怪保羅在羅馬書11章33節也明確的指出:深哉,上帝豐富的智慧和知識。他的判斷,何其難測,他的蹤跡何其難尋。和合本聖經加上一句8字的分題:「主智無窮,主道難尋。」
出死入生
人生苦短,兜兜轉轉,尋尋覓覓,一生何求,最終人類只會是一無所有,命中注定要面對死亡和絕望。幸而,上帝愛世人,兩千多年前,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世上的人,犧牲自己,替人類贖罪,使相信祂的人,罪得赦免,不至滅亡,反得永生。聖經明確指出: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4:12如今有一位全能的上帝,把一個復活的身體賜給我們,耶穌説:「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必永遠不死。」主已經戰勝死亡,祂從死裏復活過來,帶領信徒走向永生,是永遠的生命。所以,信主的人,必然會「出死入生」。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那聽我話,又信差我來者的,就有永生,不至於定罪,是已經出死入生了。約5:24
居危思安 疫境求福(陳聖光)
太28:16-20
十一個門徒往加利利去,到了耶穌約定的山上。他們見了耶穌就拜他,然而還有人疑惑。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世紀疫症
2020年開始之時,大家以為可以期望過一個特別有意義的農曆新年。怎料世紀疫症突然殺到,令中國人,香港人,以至全世界的人真的來個措手不及。幸而香港經過03年沙士一役,大多數人對防疫措施都不敢掉以輕心,初期雖有口罩缺貨,但仍能保持低數目的確診個案,以脱稿日計算,香港只有確診1070宗左右,但全球的確診數字已高達550萬宗,死亡人數達30萬,單以美國的數字計算已超過一百五十萬宗。香港和美國兩者的數字差異甚大,究其原因,當可書寫不盡。但簡單説一句就是前者行好運,後者行衰運。突然間,整個世界變得不一樣,每個人都被逼過著封閉的生活,人與人之間的絕對疏離,世界的時鐘好像霎時停頓了,不進也不退。沒有笑聲,沒有喧嘩,沒有將來,只有惶恐,只有驚慌,只有失望。負經濟,負能量,負心情,一下子許多人都以為是世界末日的來臨。
天上地下
"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 馬太福音28:18
耶穌住在天上,我們住在地上,如今地不如天,遍地哀鴻,棺木處處,終日遑恐,不知何年何月,我們會走出這個困境,不再擔驚受怕,人間變回天境。有人會問,在這個時候,人可以自己救自己嗎?有人㑹説答案是天䁱得。今日的經文,確是提供了一個真實的答案給我們,就是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耶穌了。祂是掌管萬有,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掌握在耶穌手裏,只要我們求祂,正如下面的經文所說的:"你求告我,我就應允你,並將你所不知道,又大又難的事,指示你。" 耶33:3
你們要去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太28:19
此時此刻,許多國家和人民,因為這一場世紀疫症,苦無良策,求救無門。也不知道,這樣的困局還要拖累到何時?就算有一天,對抗病毒的疫苗面世,又恐怕這病毒已成了常規的傳染病。猶有甚者,難保其他怪異的病毒又輕易地迫使世界和人類陷入翻天覆地的境況,世紀疫症(一)遠離了我們,世紀疫症(二)忽然之間就出現在我們中間。我們期望的美好人間,只能在夢中尋覓。今日的經文很有力的告訴我們,無論這個世界變得怎樣,好或是壞,主耶穌賜給我們一條新命令,「你們要去」,立即行動,是上帝的要求,不要等待,是積極的參與。我們要去做甚麽?我們要去使萬民作耶穌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聖經再一次説明: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徒16:31
疫境求福
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20
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羅3:23
因為罪的工價乃是死,惟有神的恩賜,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乃是永生。羅6:23
對於每一個人來説,出生,犯罪,死亡,最後死亡對他而言就是世界末日,但這出生入死豈能 是唯一可供選擇的路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當一個人要有行動的時候,可以從聖經的教導中,學習遵守,聆聽主道,因為這道就是上帝,祂必領我們出死入生。耶穌對門徒說,也對我們說,我們若遵守,我們若相信,祂必常與我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疫境可能給人類帶來死亡的威脅,事實上過去的3個月,全世界的因新冠病毒死亡人數已高達30萬。我們又如何面對死亡的威脅,疫境求存,也可以是辦法,但是不是唯一的辦法。我們要依照耶穌的吩咐,雖則居危思安,但要疫境求福,只有靠著上帝的帶領,我們才可以到達可安歇的水邊,只有祂才會賜給我們無限的福氣,就是永生的盼望。因為祂曾經答應我們,凡遵守祂的教訓,祂就常與我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後記: 這篇文章完成時,正傳來李永楨牧師蒙主寵召的消息。李牧師與筆者於51年前一同前往美國芝加哥協同大學就讀教育碩士課程,及後都回港侍奉教會。遽聞噩耗,深感婉惜。謹以此篇文章向這位主僕師兄致敬,願上帝與他永遠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耶路撒冷
陳聖光
經文:可11:1-10
1耶穌和門徒快到耶路撒冷,來到伯法其和伯大尼,在橄欖山那裏。耶穌打發兩個門徒,2對他們說:「你們往對面村子裏去,一進去的時候會看見一匹驢駒拴在那裏,是從來沒有人騎過的,把牠解開,牽來。3若有人對你們說:『為甚麼做這事?』你們就說:『主要用牠,但會立刻把牠牽回到這裏來。』」4他們去了,看見一匹驢駒拴在門外街道上,就把牠解開。5在那裏站著的人,有幾個說:「你們解開驢駒做甚麼?」6門徒照著耶穌的話說,那些人就任憑他們牽去了。7他們把驢駒牽到耶穌那裏,把自己的衣服搭在上面,耶穌就騎上。8有許多人把衣服鋪在路上,還有人把田間的樹枝砍下來鋪上。9前呼後擁的人都喊著說:「和散那!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10那將要來的我祖大衛之國是應當稱頌的!至高無上的,和散那!」
1. 聖殿-敬拜
自從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已在矌野興建會幕,是用來敬拜上帝的地方。所羅門王曽大興土木興建第一聖殿,即聖殿山遺址,也就是錫安山,當時在所羅門王已經預料到聖殿會被敵人拆毁,所以在地底下有秘密隧道和密室,一旦聖殿被攻陷,可以將殿內神聖如約櫃等收藏起來。約在主前515年,第二聖殿經已建成,根據聖經紀載,新約時期,耶穌曽在聖殿與祭司們辯論,在棕枝主日,耶穌騎驢進入耶路撒冷後,見到聖殿淪為買賣不同商品交易之所,就怒趕這些弄汚聖殿的人。聖殿是敬拜上帝之處。但在主後70年猶太人反抗羅馬統治,提多將軍把整個耶路撒冷剷平了,因而導致第二聖殿被毀。後來在阿拉伯人統治耶路撒冷時,在聖殿遺址上,興建了一座金色圓頂的清真寺,屬於伊斯蘭教管理的,1967年6日戰爭,以色列吞倂了東西耶路撒冷,約旦河西岸,加沙地帶,及西奈半島。後來只歸還西奈半島給埃及,於是聖殿山的形勢仍然嚴峻複雜,遊客進入伊斯蘭金頂清真寺前端廣場,都要經過以色列設立的關卡,但整個聖殿山的範圍約有四分三是由巴勒斯坦人管治,猶太人一般不輕易准許進入,如有極大需要,雖只有三五小群也要由以色列軍警保護下得以進入廣場。形同貼身護衛,任何人都不可進入清真寺,巴勒斯坦人除外。
2.哭牆-祈禱
哭牆是第二聖殿被夷為平地後只剩下其中一段城牆,經後來的統治者在原本城牆底部加建至現時高度,因這城牆是位於聖殿山西面,故稱為「西牆」,猶太人多在前往此牆前祈禱,是向神哭訴失去聖殿敬拜,作為贖罪的行為,許多猶太人日間整日頌經祈禱,甚至寫下願望於一小塊紙張摺好,把紙塞進牆的石頭夾縫中,遊客在參觀完聖殿後,再要繞過舊城的窄路,從另外一處入口進入哭牆範圍,進入後須戴上猶太帽,放在頭中央,然後在廣場中的洗手盆潔淨雙手,官方也同時提供小型紙張和筆給遊客寫下自己的願望,行近牆邊,誠心向神祈禱,求神保佑你願望成真,因所有哭牆石頭的夾縫都已塞滿,後來的也要很費力才能把自己那張塞到裏面去。還有一點,未有提及的是哭牆分隔成男女兩區,男在左邊,女在右邊。而且14歲以下兒童不得進入。以色列因亡國而失去了聖殿山,現今又不能在原址重建第三聖殿,於是民間組織,統合人財,成立「聖殿學院」,設立參觀館,製作宣傳影片,最終目的是要重建第三聖殿。影片顯示的設計是新頴美觀,一切鋪設仍跟隨第二聖殿的藍圖,但整座建築物的設計已經是進入了現代化的階段。
馬丁路德宗教改革運動500周年拍攝之旅(三)
陳聖光
第八天一早就開車到了一個名叫符茲堡(Wurzburg)的小城,也是羅曼蒂克大道的起點,這城市充滿著童話,傳奇,酒莊與夢幻城堡的故事。也是位於德國巴伐利亞邦美茵河畔。我們的團隊一直驅車去到山上的瑪麗因堡要塞,從山上俯瞰市區及美因河兩岸,城景一覽無遺。整個城堡佔地面積頗大,據說這域堡是在一千年前已開始修建,堡內多幢建築物都具有歷史價值,尤其是入口處的隧道呈90度排列,導遊指出這是因為當年戰爭期間,為了防範敵方長驅直入而作出的部署。從高處遙望,可以清晰看到當年在市內建成的聖基利安大教堂,聖基利安就是在此城殉教,外型呈紅色與白色突破了傳統設計,進入教堂裏面見到聖壇和背後的彩色玻璃設計,色彩繽紛,聖壇上方掛有四幅名畫,一個小型的十字架放置在聖壇上。與另外一間瑪利亞聖母教堂的聖壇設計絕然不同,後者是用白色為敎堂拱形設計的主色,在一片片似雲海的曲線和直線交錯中襯托出一個大型金色十字架,高高懸掛在天花頂上,抬頭一看,仰望十架。今次能夠親眼見到兩所美侖美奐,又能使人肅然起敬的教堂,總算是不枉此行。
午膳後就離開了這千年繁華的浪漫古都,一衆隨即前往法蘭克福,這是德國黑森邦的第一大城布,是德國第五大城市,也是位於美茵河畔。這城市是一個民族文化多元化的城市,自18世紀起已成為德意志邦聯的政治中心。法蘭克福掌握了全國乃至全歐洲的鉅大財富,遂有「美茵河畔曼克頓」之稱。因其地理位置,也是歐洲重要的航空中轉站。行車個多小時來到市區中心的羅馬廣場,參觀了聖依利莎白大教堂,這教堂的特點是當年二戦時盟軍空襲德國城市,而能避過摧毀,整座教堂的結構仍然可保存下來,重修後的建築物,仍舊保存著昔日的光輝。整日的參觀行程,大家都感到有些疲憊,我和譚牧在羅馬廣場的露天茶座叫了杯冰涷白酒,悠閒地沐浴於頗為溫暖而迅將消失的陽光中,盡情享受德國人所嚮往的冩意空間。原來法蘭克福是歌德的出生地,這位人文思想家與德意志文化的傳承和傳播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
第九天早上由法蘭克福開車到科隆(Koln)要用上兩個多小時。停車後,第一站参觀的正正就是科隆大教堂,哥德式建築的大教堂於1996年被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這所教堂的外型設計特色,前面的雙塔高聳入雲,整座教堂因長期暴露於風和雨的吹襲和冲洗中,㚈牆大多呈現灰黑色,但因考慮到遊客的需求,維修工程只能局部運作,所以如果要拍攝教堂沒有棚架的全景,可以說是頗有難度。進入教堂內部,看到聖壇後面一幅金黃色的木雕,也甚為壯觀。原來教堂地庫有一個入口處供遊客從該處爬樓梯上教堂的高處露台,但因自己感到攀爬梯級頗有困難,惟有放棄念頭,只在平地舉起鏡頭盡量拍攝內外的景象,及後清理照片時,竟然發覺拍到不少教堂彩色玻璃窗,窗戶及圖象數目之多,都把其他所參觀過的教堂比下去。之後,我們參觀了一間香水博物館,原來只是一間小小的樓房,面積不大,但也介紹了林林種種的香水,其中一種叫古龍水,也是因為此城市的英文名稱而聞名於世。科隆的英文名稱是(Cologne)和古龍水的英文名稱是一樣。
第十天一大早就開車去到河邊,在莱茵河岸一小城名叫聖高爾St. Goar 登上一條河船,遊覽萊茵河的兩岸風光,我們只選擇了全程有200公里中的一小段行程,兩個多小時後,已經扺達另外一個小城名叫博帕德(Boppard),我們在這裏享受了一頓悠閒的午餐後,順便漫步遊覽此城,城內的地標就是有著高大白色塔樓的聖澤韋林教堂。這城還盛產德國的白葡萄酒名牌「雷司令」(Riesling)。緊接著就是坐車去美因茨(Mainz),一個位於萊茵河左岸的城市,此城是政教古都,並擁有一所古老大學,以活字印刷術的發明人古騰堡為大學命名。就是正因爲古騰堡的活字印刷發明,而間接幫助了馬丁路德的改革運動,藉著印刷術的便利,可讓許多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德國甚至歐洲各地。整個上午就停留在古騰堡博物館,其中一個用鎖鎖住的密室就藏有不同版本的手抄聖䞓,也有活字印刷的。最後來到一處展出多台古代活字印刷機,其中一台是用來向遊客示範的。我們的團隊由盧牧師代表參與示範,印好了的一張聖經經文就即時送給我們留作紀念。
下午參觀了美因茨大教堂又稱為紅色聖馬丁,是當年的主教座堂,並且保留至今。正如我們參觀其他教堂一樣,這所教堂的裝璜設計,一㸃兒也不馬虎,是值得花時間去仔細觀看,可惜這次行程緊湊,那就只能走馬看花了。
第十一天了,德國的行程已到了尾聲,而我寫的遊記也快要結束了。這一天我們要參觀兩個城市,第一個就是沃爾姆斯(Worms),也被稱為路德之城,馬丁路德在威丁堡發表了九十五條條文之後,被迫傳召到國㑹及皇帝面前聽審,有人將他所著的書指給他看,問他要不要放棄這些主張。經一天的考慮後,路德回應説除非有人能用聖經指明錯誤,使他折服。此時路德講出一句名言:「我不能移動,這是我的立場,求上帝幫助。」於是後來沃爾姆斯便成為了宗教改革運動的中心和試點。
之後我們就參觀一個馬丁路德紀念廣場,除了可以看到路德的銅像外,同時還有其他的宗教改革家的銅像包括墨蘭頓,腓勒德力等。
下午便驅車前往第二個要參觀的城市叫海德堡,也是我們在德國境內要拍攝的最後一個城市。海德堡位於內卡河畔,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傳統和現代混合體。這裡有一所歐洲最古老的海德堡大學和位於山上的中世紀建成的城堡。我們在城內先參觀海德堡大教堂,之後就坐纜車上到城堡,進入城堡範圍,看到多幢建築物,外型美觀,狀似宮殿,還保留了一個大型酒桶,我想遊客到訪,不難消磨一些觀賞時間,最令人興奮的就是走到前面一個大型的觀景臺,可以從山上鳥瞰整個內卡河兩岸的城景,一片紅色的屋頂,但中間的教堂還是那麼的突出,保留了科學和宗教中心的特色,延續了一個老城的傳說。
馬丁路德於一五一七年十月三十一日為挑戰強權,對抗腐敗,守護聖經,揭開了宗教改革運動的序幕,五百年了,世事和人事幾許更替,當今年代基督教和天主教都能分庭抗禮,雖是各自發展,但是總能本著「同心合意,興旺福音」的宗旨,遵主使命,傳播真理。我堂在過去四年都使用了同一主題:「流淚撒種,歡呼收割。」今天,宗教復原500周年紀念日將要過去,回顧歷史,展望未來,我們如何讓紀念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運動,成為我們一衆信徒傳揚福音的動力,求主幫助,求主保守。我們要學像使徒保羅在腓立比書3:13-14所說的:「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上帝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
馬丁路德宗教改革運動500周年拍攝之旅(二)
陳聖光
第五天,我們來到德國的音樂之都萊比錫,到埗後不久,已經聽到導遊提到這城市擁有許多500年前已經聲名遠播的古典音樂家包括巴赫,韓德爾,孟德爾頌,華格納等。最令我驚訝的是我們早上參觀的第一間教堂叫聖多馬教堂,這教堂就是當年巴赫在這裏親自調較大型管風琴兼任教堂的司琴多年的所在地,巴赫死後,他的遺體也是在這裏下葬,一個銅製的墓碑也設置在聖壇前不遠的位置,可見這位古典音樂偉人在這城市中和這教堂裏佔著一席永垂不朽的名家傳奇。這教堂除了是與巴赫脫離不了關係之外,馬丁路德也曽經在這教堂內講道,他當年所站立的講壇仍圪立於教堂裏,凝望之際,隱約見到馬丁路德講道時的神態,雖是幻覺,但已經令人感到時光倒流五百年。教堂外沒有路德銅像,反之,我們看到巴赫的銅像,銅像下面的石碑刻有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遊人都紛紛倚像拍照,以留紀念。之後,我們就參觀了一所巴赫紀念館,入門之處不太宏偉,是一所典型的德國房子,黃色的牆壁,締造了優美典雅的氣質,進入建築物內,看到的都是巴赫的遺物,包括許多手寫曲譜,小型管風琴,大小提琴和一些其他樂器,其中一幅展示了巴赫家族有53位男性都從事音樂事業,原來巴赫在家族中是第五代傳人。隨後,我們也參觀了孟德爾頌Mendelssohn(1809-1847)的故居,這房子裏的空間似乎頗為狹窄,可見這位偉大音樂家固然不圖豪華住所,但已深知知足心常樂。最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孟德爾頌死於壯年,死時只有38歲。曾經有一段時間移居瑞士,在那裡他發揮了繪畫水彩畫的天才,故居中也展出了他所繪畫的作品。
當天下午,我們來到了另一個城市名叫埃爾福特,這是一個很可愛的小城,也是馬丁路德修讀大學和在修道院當修士的城市。進城第一眼看見的是一列橋屋,即是一排房子建築在一條橋上,每一所房子的空間特小,但仍有不少人爭先租住。
1501年路德進入埃爾福特大學就讀,幾年後取得文學士學位。原先他父親是想路德修讀法律,希望他能成為一位律師。誰料因他一位朋友突然得病死亡,自己又險遭雷電擊斃,大受刺激,於1505年以21歲的年紀進入埃爾福特奧古斯丁㑹修道院當修道士。我們進入修道院參觀的時間已近黃昏,大部分遊客均已離去,反而我們這一團隊在參觀時意外地獲得一個寧靜的環境,與修道院原本應有的氣氛相稱。聞說修道院現時已用作退修㑹議之用。
第六天要參觀的城市是埃森納赫,它的重要性主要是除了路德年少時在這城市中學習拉丁文之外,這裏還有一座路德故居,這座建築物的外觀設計簡潔,但是它給予路德的往後的宗教改革運動的啟發和推動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館內藏有大量的展品,畫像,古卷聖經和聖物。也展出了路德所翻譯的聖經和路德居所內一些傢俱。房子中間有一個庭院,不是很濶的空間,許多時路德就在這裏舉頭望天,沉思良久,他最終於悟出了四個劃時代的「唯獨」,唯獨聖經,唯獨恩典,唯獨信心,唯獨基督。
對今日基督教會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跟著拍攝的隊伍,我們又來到巴赫的故居,在紀念品售賣店內,我花了少許歐羅,購買了一本畫冊,內裏裝有4隻CD,是巴赫所作的耶穌受難曲。
當天下午,我們驅車去到一個位於山上的堡壘,這個堡壘叫瓦特堡,現今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大巴來到半山一個停車場後再要轉乘穿梭小巴上到山頂。到達目的地,由高處鳥瞰整個瓦特堡城,整個城市的景觀也能收在我們的眼簾底下。。當年馬丁路德貼出95條文,教庭已將之視為叛教份子,除了有可能被驅逐出教㑹外,生命也受到,死亡的威脅,因此當時一位智者叫腓勒德力,使友人以綁架的名義而實際是俘擄路德脱離險境,即時把他送到瓦特堡,在這裡,他安全地過著隱居的生活,也用了多於一年的時間翻譯了新約聖經。
第七天來到紐倫堡,是二戰後一個因審判一級納粹戰犯而聞名於世的城市,因為當年許多戰犯都是在這裏接受審訉。
早上先參觀一個廣場,叫做聖誕市集,平常只擺賣一些小食,蔬果和日用品,到了聖誕期間,市集就會佈置得美侖美奐,五光十色,擺賣的貨物,更是數不勝數。我們也參觀了鄰近的幾間教堂,包括聖塞巴德斯教堂和聖羅倫茲教堂。如果攝影機未進化為數碼機前,我㑹説在這裡真是謀殺了許多的菲林。
走出了一所莊嚴肅穆的教堂後,我們一衆還需進午膳,原來旅行社已經安排享用德國肉腸,侍應為每人奉上一碟有6小條的肉腸,味道奇美,配上德國啤酒,更是一絕。
膳後,我們參觀了當年的國際戰犯法庭600,進入展館參觀時,心情沈重,但全程觀展仍覺冷靜,雖然許多在二戰時出現的人物和發生的事情,都一律展現眼前,這些人稱為魔頭的戰犯,最終部分被判伏法,部分則被判終身服刑,也不期然感到當年的國際社㑹仍然存在著公義和憐憫。這個展館的設立,就是要昭示世人,二次大戰的慘痛歴史必不可重演。
這一章的結語,我會引用保羅在以弗所書所説的話:「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五百年前,馬丁路德好有可能就是因為這兩節聖經的啟示而引發起史上一幕轟天動地的宗教改革運動。
馬丁路德宗教改革運動500周年拍攝之旅(一)
陳聖光
今年2017年10月31日是馬丁路德宗教改革運動500周年紀念,全球各地的基督教會紛紛舉行紀念活動,以示慶祝。恩雨之聲於去年底已經計劃籌組拍攝紀念特輯,準備於本年10月時可以趕及在全球各地電視台公開播放,筆者身為香港恩雨之聲的一份子,既可支持恩雨的傳播工作,又可因利乘便,利用此行作為自己的路德學習之旅,冀能加深對這位宗教改革巨人的認識。5月2日早上是整個行程的起點,第一站就是德國首都柏林,我們的旅巴開到市區後,天色仍然隂暗,下著微微的細雨,氣溫頗低,已經加了一件羽絨外套,仍然感到一股涼意,但是這樣的天氣並沒有影響刭我們的參觀意欲。
我們先參觀了一間尼古拉加大教堂,隨後即去了柏林愛樂樂團音樂㕔,進入㕔內看到一間設計巧妙的音樂㕔,觀眾席交錯排列,排在前面的座位不會抯擋後排觀眾的視線,聽導遊介紹,裏面的音響效果達致世界水平,這是發達國家應有的文化設施。下午仍然下着細雨,來到一處竟然是周圍竪起千塊混凝土石頭,大小不一,有高有低,佔據了差不多有兩個足球場的範圍,形成了一處有2700多石塊的石屎森林,凝望之際,不禁令人感到肅然起敬,原來這石塊森林之興建是為了紀念二戰時期被屠殺6百萬猶太人的石碑群,其中一角,有一個入口處,是容許遊客進入的猶太人紀念館,裡面是展出了許多被屠殺受害猶太人的圖片和錄音,看後卻㑹令人感到心酸,但想深一層,也不能不佩服德國政府所展現的大國風範,就是戰後的德國政府敢於承認歴史,勇於承擔,也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他們不忘歴史教訓的決心。之後我們開車到達著名的柏林圍牆遺址,我們看到的只是原有圍牆所剩餘的一小部分,其他大部分已於1989年左右拆卸,繼而促成東西德組成聯合政府,最終也令德國統一,這個二戰戰敗國也自此重新強大起來,最終也使德國成為歐盟國家中的龍頭大國之一。
第二天和第三天我們到達了這次行程中一個最重要的城市,名叫威登堡(又叫威丁堡),其中的原因就是因為當年即1517年10月31日馬丁路德在威登堡的堡壘大教堂門口貼出了95條條文抗議當時羅馬天主教的腐敗和歛財,他提出了4個唯獨,唯獨恩典,唯獨信心,唯獨聖經,唯獨基督,就這樣揭開了史上「宗教改革」Reformation的序幕,威登堡是一個小城,周邊有護城河環繞城牆,現時城牆經已拆卸,由於此處有這樣的特殊地理環境,也使當年被教皇視為叛逆的馬丁路德受到了適當的保護。馬丁路德在改革運動開始後在這裏組織了家庭,娶了嘉芙為妻,住進了前身為修道院的建築物現時稱之為路德樓,而且一直留在這裡有十多年二十年之久。整個城市看到了不少路德的影子和足跡,甚至還有他的同路人墨蘭頓和畫家Lucas Cranach,都分別有展館和故居供遊客參觀。還有一所大學叫威登堡大學是當年路德在這裏教授神學。城市的中央有路德廣場,廣場中央有路德和墨蘭頓的銅像,一個在左邊,一個在右邊,可見兩人在歷史上的地位是同等的重要。
第四天是參觀愛斯尼賓市,這是馬丁路德出生地,也是他去世之處。我們一天之內經歷了路德的生與死,好像是進入了500年前的時光隧道,一種特別的感覺忽然呈現,也實在難以用筆墨去形容。來到目的地,首先看到的是一幢很平凡的房子,沒有任何特色,可能是房子太小,容納不了太多人,所以當局索性把它關閉,遊客只能進入後面一座面積較大的博物館參觀,裡面藏有許多路德的遺物,和他家族的歴史展品,本想仔細地逐一觀賞和學習,但是,展館所提供的文字說明大部分都是德文,惟有靠自己的想像力去了解。後面跟著參觀的就是路德的死亡之地,門口放置了一塊小小的銅牌有馬丁路德的名字,入口大堂的佈置簡單,只是標明,馬丁路德終極之旅,爬上樓梯,看到路德臨終前的所居住的地方,燈光陰暗,但仍可清楚看到一間客㕔,一間書房,房中的書桌還留著一本厚厚的書,一間臥室裡面有一張頂部蓋有帳蓬的床,牆身白色,木傢具呈啡色,形成深淺的對比,一些擺設,都很簡單,絕無豪華輝煌的様子。走出了展館的門口,不禁令人心裡一沉,概嘆偉人的死亡也是如此的平凡,也因此而聯想趗詩篇90篇所說的:「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
離開時已經是差不多下午五時,於是導遊要我們加快腳步趕去參觀一所叫聖安娜的教堂,原來這所敎堂是處於半山位置,我們幾經辛苦,終於扺達正門,進入了教堂,看到的是不一般的佈置,整個前端設計是以灰白色為主體,前半部是沒有座位,在正中央只擺設一座洗禮盆,深啡色的座位只放在教堂的後半部,聖安娜是馬丁路德最崇拜的聖者,當年馬丁路德重返舊地,他在這教堂內講出了他最後的一次講道。當年他有一次在路上遇到雷暴,他被嚇壞,第一句叫出來的就是:「聖安娜,救我。」
給人多一線生機
生命使者團長 朱源和
聖公會鄺保羅大主教在去年的聖誕文告中,呼籲香港商人在賺取利潤時,不可「算到盡,食到底」,卻要「多給人一條出路、一線生機、一個希望。」這一番溫情寄語,精確動心,贏得市民眾口稱頌。貧富懸殊是香港社會極嚴重的問題,要重建一個和平、文明而溫情的社會,需要官民攜手同心、制訂對策;團結一致、紓解民困。《聖經》〈約翰福音三章16節〉被譽為一節偉大的經文。它精簡扼要地告訴我們:「神愛世人,甚至把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創造天地的神,那一份不變的、無盡的愛,是人類得著豐盛生命的源頭。2011年,新年伊始,就讓我以「給人多一線生機」作為新年三願的主題,與各位共勉。
一願:珍惜美好生命
根據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指出,香港自殺問題嚴重,去年平均每天有兩至三人輕生。
香港經濟越繁榮,自殺問題就越嚴重。世人輕言放棄生命,是因為心靈空虛。生命的真正意義,非物質可以填補。誠如〈約翰福音五章24節〉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那聽見我的話又信那差我來的,就有永生,不被定罪,而是已經出死入生了。」在紛紛攘攘的現代社會裏,因著對神的信靠與追隨,出死入生,我們就有著靈明的冷靜與智慧,既能有所承擔,又能活出生命的彩虹。靠着神的恩典,給自己多一線生機。
二願:關愛身邊近人
菲律賓挾持人質事件,港人同哭同悲;海關關員執勤受傷,同袍挺身捐肝;義工青海送暖,意外身故;每一件事所說的都是真理,那就是我們要時刻珍惜、關愛身邊的人。親親仁人、仁人愛物。〈詩篇八十二篇2-4節〉說:「你們不按公義審判,偏袒惡人,要到幾時呢?你們要為貧寒的人和孤兒伸冤,為困苦和窮乏的人伸張正義。要搭救貧寒和窮困的人,救他們脫離惡人的手。」本著關愛的善心,顧念貧困和不幸的人。效法基督的大愛,給別人多一線生機。
三願:維護核心價值
過去一年,市場萬能無敵的經濟信條被金融海嘯一下子戳破,接踵而來的,是一浪又一浪的跌盪,一個又一個不負責任的表現,既不理智,亦非香港之福。誠如〈以弗所書6章10節〉說:「最後,你們要靠主的大能大力,在他裡面剛強。」人類是被神創造的,我們要成為相信自己、改變自己的人。仰望主耶穌,必得著力量,得著鬥志與理想。成為神大能大力的容器,就會充滿榮光。「我們可以穿起不同類型的力量,內裡擁有神全副軍裝的力量。」香港作為一個自由、開放、公義、和平的社會,維護核心價值,極為重要。稍有經濟能力的,多關注各階層的苦況,留有餘地,與眾同享經濟成果,給人人多一線生機。
祝願香港市民在2011年都能為自已、為別人多留一線生機,使溫情美善福臨人間。